close

文章來源:2022/04/08 作者:張尤金-運動視界編輯

國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手,傳說中的"fade-away"魔球成為後來的「螺旋球」。但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和Ty Cobb這兩位偉大球星,卻帶領生化部隊中負責毒氣攻擊的非人類軍團,而且最後竟受害於美軍自家的毒氣室......

有專家形容螺旋球是「棒球界的大腳怪」,什麼意思?就是要強調這個球種在棒球界的稀有性。

有些古早文獻認為螺旋球的發明者是1896-1904年活躍於大聯盟的Ned Garvin,雖然難以考證,但可以確定的是,Christy Mathewson才是讓螺旋球大放異彩的偉大投手。

截圖自fromdeeprightfield網站

Mathewson在1936年第一批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,但他卻是唯一一位在名人堂落成之前就過世的球星。他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,晚年為肺結核所苦,最終得年僅45歲。

年輕球迷也許沒聽過Christy Mathewson這個名字,但時至今日,Mathewson​仍然是國聯史上勝場數最多的投手(全大聯盟第三),大聯盟生涯373勝,通算防禦率低到只有2.13,而他生涯勝率高達.665,在生涯250勝以上的投手當中僅次於Lefty Grove,排名第二;此外,他在1905年世界大賽投出3場完封,率領紐約巨人以4勝1敗拿下世界大賽冠軍。

投手丘上的Mathewson有兩個傳說。一是他極其精準的控球,據說他小時候練投時是將直徑3英吋的球,投進父親穀倉門上一個4英吋寬的洞!

請繼續往下閱讀

第二個傳說則是被Mathewson暱稱為"fade-away"(意即「消失」、「逃走」)的球種,在當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這是什麼球路。Mathewson說:

「許多球迷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球。簡單說,這是用投速球的動作所投出的慢速曲球。差別在於:絕大多數右投手投的曲球都會向右打者外角偏移,但"fade-away"正好相反,它是朝右打者的方向偏移。」

「球迷常問我為什麼不在比賽中投更多"fade-away"?我的答案只有一個:當我每次投這顆球時,我的手臂總會感覺到非常大的負擔。這是非常難投的球種,一場比賽投個10球或12球就已經夠傷手臂了,所以我必須保留在關鍵時刻使用。」  

上述這兩段話就成為棒球史上對螺旋球最經典的定義,他分別描述這顆球對打者與投手的作用,但也為這個球種增添不少神秘感。事實上,用投速球的投球機制來投這顆變化球,而且球在接近本壘板時會往同方向打者偏移,這也是變速球的基本定義。但螺旋球與變速球的差別在於,後者位移不像曲球而且不會對手臂造成太大負荷

所以這個球種剛出現時,常被視為介於曲球和變速球之間的神秘球種,一直到Mathewson退休的幾十年後,才有「螺旋球」的正式稱呼。

也因為螺旋球過於罕見,不同投手的握法也不相同:

截圖自screwballtimes網站

截圖自screwballtimes網站

截圖自screwballtimes網站

至於Mathewson投螺旋球的靈感從何而來?據說這是他在就讀Bucknell大學的大一那年,客串擔任裁判時突如其來的靈感,他想像自己能不能投出反方向旋轉的曲球;另一種說法,則是隊友Dave Williams教他投的,Williams在1898年教他投螺旋球,但前者因為控球不好,僅僅在1902年效力紅襪時在大聯盟出賽過3場。

在此之後,Mathewson又從一個業餘左投手投球時反向旋轉的手腕得到啟發,但他練了5年才能控制自如。

1900年,19歲的Mathewson加入紐約巨人,他在練投時向總教練兼游擊手George Davis示範自己的各個球種,在接連被打槍之後,Mathewson說:

「我還有一顆從來沒在比賽中用過的怪異球路。」

這就是他口中的"fade-away",但當時並沒有正式的名字,他也還沒辦法完全掌控。但當這一球以美妙的弧度掉進好球帶時,站在打擊區的Davis不但揮棒落空,而且球棒和球至少有1英呎的落差。

Davis以為自己眼花了,他要求再來一次,而結果還是一樣,離譜的大揮空。

Davis忍不住大喊:

「這一球好啊!」

「很好,這是對右打者的慢速內角曲球,但是球路軌跡和傳統曲球又有變異,不管是正常的"fade-away"或投壞了的"fade-away",都是很好的武器球。」

在場的其他巨人打者同樣嚇呆了。Davis要求Mathewson苦練這項球種,當年球季他只投了6次。不過接下來奇蹟發生了,1901年投出無安打比賽,1903年首次拿下單季30勝,1905年投手三冠王、世界大賽投出3場完封。這是拍攝於1905年的珍貴影片:

生涯顛峰的Mathewson在1912年出書,不論是在書中或在球場上,他都積極傳授自己投螺旋球的秘訣,他渴望被模仿,期待後繼有人。他說:

「我有太多太多次試著要教大聯盟其他投手投這顆球,不論是隊友或敵隊投手,我都不藏私。但沒有任何人能上手。」

然而這個堪稱國聯史上最偉大的投手,在參加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卻飽受肺結核所苦,得年僅45歲,而害死他的竟是美軍自家的毒氣室。

1918年,美國在一次大戰期間成立「美國化學戰服務(U.S. Chemical Warfare Service, CWS)」,也就是後來的美軍化學部隊,主要任務是使用化學武器攻擊敵軍,但在成立初期,這支恐怖的部隊卻集結了當時最偉大的棒球選手。為什麼?

截圖自Cam Miller/Twitter

原來當時美軍遠征部隊的指揮官--William Sibert將軍--突發奇想,考量毒氣的恐怖與不可控制性,他計畫啟用頂尖棒球選手作為化學兵中的非人類軍團:

「我們想要的不只是年輕的頂級運動員,我們要的是體格過人、同時在毒氣攻擊中有領導軍隊的高超能力。」

在這個考量之下,大聯盟球星就成為訓練及帶領這支化學部隊的最佳人選。包括大家熟知的Ty Cobb、Branch Rickey,以及Mathewson,他們都自願加入生化部隊,當時這三人其實年紀都不小了,分別是32、38、38歲,Rickey被任命為少校,另外兩人則是上尉。

1918年9月,3人被送到法國前線作戰。在一次例行的生化戰訓練中,由於指揮官忘了下達「戴防毒面罩」的命令,導致毒氣施放時有不少人瀕臨死亡,他們發瘋似地互相推擠、毆打,只為了逃出毒氣室。Ty Cobb當時剛好戴著防毒面罩,他一邊沿著牆壁摸索,一邊推開擠在門口的同僚身體與屍體,終於衝出毒氣室存活下來。

Ty Cobb後來在回憶這段求生的過程中,Mathewson對他說:

「Ty,我吸進大量的毒氣,我覺得好恐怖。」

但至少這場意外成為這3位名人堂球星軍旅生涯的最終章。兩個月後,就在他們即將被派往前線的前夕,戰爭結束了。他們回到棒球場上,Rickey在聖路易紅雀擔任總教練,成為大聯盟史上最偉大的總教練之一;Ty Cobb重回球場,1928年退休,而他的生涯打擊率.366至今仍是大聯盟紀錄。

截圖自Jeff Sagely/Twitter

至於Mathewson呢?他回到老東家巨人擔任教練,還在1919年揭發「黑襪事件」醜聞,但他的健康永遠回不來了。他感染肺結核,1925年辭世時只有45歲。而這是他臨死前留給妻子的最後一段話:

「Jane,我要妳到外面好好哭一場,但別哭太久,這不會有幫助。」

棒球史上最偉大的螺旋球投手,卻受害於慘無人道的化學武器,而且還是美軍自家毒氣室的毒手。戰爭的可怕難以言喻,實在是我們這一輩所無法體會的。

看更多請關注Bihoo傳媒: https://9c3.net/

arrow
arrow

    Bihoo傳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